“現在停車不犯愁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搶車位了”“環境好多了,地面也不像以前那樣坑坑洼洼”“小區管理更加規范,大家安全感都提升了不少”。提起自家小區的變化,曾住在“老、破、小”里的居民,紛紛感嘆變化之大。
隨著江蘇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持續推進,一個個“高齡”小區實現了“顏值內涵”雙提升,截至2020年年底,江蘇省累計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8729個,涉及建筑面積24291萬平方米,惠及超過800萬人;加裝電梯1878部;通過環境整治、完善功能、規范服務等措施,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的居住環境臟亂差、基礎設施老化、公共服務配套短缺等問題得到改善,群眾生活品質得到較大提升,幸福在家門口不斷“升級”……
體系+政策 不斷筑牢工作基礎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與民生福祉相連相系,江蘇省連續四年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年度民生實事,予以強力推進;2020年9月,江蘇省政府在精簡議事協調機構的大背景下,單獨成立了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成員單位包括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等17個省級部門。
2020年12月,江蘇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精簡優化審批流程、探索創新改造模式、加強規劃制度創新、落實土地支持政策、明晰新增設施權屬等政策措施,強化政策支持,著力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的難點、熱點問題。2021年4月,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城鎮老舊小區管線改造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應改盡改、應整盡整”的工作目標,著力解決電力、通信、有線電視等管線改造提升問題。
資金+技術 為改造更新賦能
資金投入是老舊小區改造的必要條件,對此,江蘇省設立省級專項資金,同時,積極申請中央補助資金,用于支持地方老舊小區改造。2018年至今,全省申請和安排各類補助資金共計23.99億元,其中,省財政廳安排5.5億元專項資金,申請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93億元,申請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5.56億元。同時,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先后與國家開發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舉辦推介活動,推動政銀合作市場化參與改造;組織編印《江蘇省老舊小區改造專項債發行操作指南》,積極協調解決改造資金問題。
圍繞技術指導,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先后編制了《江蘇老舊小區改造(宜居住區創建)技術指南》《江蘇省宜居住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評價辦法(試行)》等技術文件,編印了《江蘇省老舊小區改造案例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情況簡報》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指導各地更好地開展工作。各地在多年實踐基礎上,研究實施細則,完善改造標準,優化出臺各項配套支持政策。
“必選項”+“可選項” 精心定制為民服務“菜單”
“自從加裝電梯以后,我們上下樓輕松多了,太方便我們老年人了!”南京市建鄴區天順苑小區的方女士感慨道。
天順苑小區建成于1999年,共168戶居民,建筑面積為1.47萬平方米。由于小區建成已久,存在外墻開裂、路面破損、上下樓不便、停車難等問題。2019年,南京市對天順苑小區實施改造,著力打造“七項全能”宜居住區。
改造工程對小區戶外屋頂、外立面進行整治出新,對屋面、墻面防水進行施工,增加機動車停車位105個,修整非機動車車棚,劃定非機動車停車位,規范停車和行車秩序;此外,在小區有限的綠地空間中融入老年活動、康體健身等多元化的活動空間,新增休閑場地300平方米,打造宜居、適老的生活環境。
針對加裝電梯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在小區整治前,主動征求居民意見,多次召開居民議事會和電梯產品介紹會,耐心做好持反對意見的住戶工作,積極做好加裝電梯規劃許可、建設許可申請及施工等工作。截至目前,該小區14個單元共增設電梯12部,已全部交付使用,剩余2個單元的2部電梯正在加裝,天順苑率先成為全省第一個加裝電梯全覆蓋的老舊小區。
類似加裝電梯這樣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江蘇省在工作推動中注重因地制宜,細化確定改造內容“菜單”,由政府兜底,將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等“補短板”問題作為“必選項”,將居民共商、共謀、共同出資的其他問題作為“可選項”,推動改變完全由政府“送餐”的改造模式,增加居民“點菜”式改造項目,滿足居民多層次需求。
圍繞上下樓難,江蘇省積極推動13個設區市出臺加裝電梯支持政策,總結推廣南京市“業主主導、政府搭臺、專業輔導、市場運作”的工作模式,探索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加裝電梯;針對停車難問題,在全省推動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通過利用邊角地新增車位、拆違補增車位、與周邊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錯峰停車等多種方式,著力緩解停車難題。
調查+訪談 居民參與程度不斷提高
實地調查約130個住區,與近3000名居民面對面訪談,發放11194份網絡公眾問卷調查……2018年及2020年,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分別組織開展了城市居民改善住區意愿和城鎮老舊小區更新改造意愿的專題調查,深入了解居民多元意愿和需求。
全省各地結合實際,采取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征求意見、召開板凳會議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愿,發動群眾參與,讓居民決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變“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為“自下而上”的群眾主動參與,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南京市將整治改造計劃通過媒體公開公布,在改造前發放“致居民一封信”,在改造過程中組織群眾觀摩評價,在改造后向市人大提交審議老舊小區改造情況的專題報告,邀請市人大進行視察監督。無錫市充分發揮老干部、老黨員、志愿者的義務監督和橋梁紐帶作用,針對改造方案,組織居民投票,將支持率高的改造項目納入優先改造范圍,提高群眾全過程參與度和改造滿意度。
汪先良 王 璇
2021年7月27日《中國建設報》4版